CRISPR-Cas9 基因編輯技術的廣泛應用,推動基因功能研究進入高通量時代。然而,傳統單細胞 CRISPR 篩選技術存在細胞分離效率低、數據分析周期長等問題,限制了全基因組篩選的大規模開展。Illumina 即將推出的高通量單細胞 CRISPR 制備技術,以 “粒子模板即時分區"(PIP)聚合物為核心,結合 NovaSeq X 測序儀與 DRAGEN 加速分析系統,實現 100 萬個細胞反應規模的高效篩選,為基因編輯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。
PIP 聚合物技術是該系統的核心創新點。傳統單細胞分離多采用微流控芯片技術,存在細胞堵塞、分離效率低(約 60-70%)的問題。PIP 聚合物通過特殊的多孔結構,在微流控通道中形成獨立的 “粒子模板分區",每個分區可精準捕獲單個細胞,分離效率提升至 95% 以上。同時,PIP 聚合物表面修飾的特異性抗體,能與細胞表面標志物結合,實現對特定細胞亞群的富集,例如在免疫細胞 CRISPR 篩選中,可針對性分離 T 細胞、B 細胞等,提高篩選的精準性。
在文庫構建環節,該技術采用 “原位逆轉錄" 策略,將 CRISPR 向導 RNA(gRNA)與細胞 mRNA 的捕獲、逆轉錄過程整合在同一分區內,減少樣本損失。傳統文庫構建需經過多步轉移操作,樣本損失率可達 30-40%,而原位逆轉錄技術將損失率控制在 5% 以下,尤其適合稀有細胞樣本的篩選。此外,系統配備的 “gRNA 條形碼標記" 功能,為每個 gRNA 添加條形碼,可同時追蹤 10 萬個以上的 gRNA 靶點,實現大規模基因編輯效果的平行分析。
測序與數據分析環節的協同優化,進一步提升篩選效率。NovaSeq X 測序儀的高通量特性,可在 24 小時內完成 100 萬個細胞樣本的測序,產生約 500Gb 的原始數據。DRAGEN 加速分析系統則通過硬件加速與算法優化,將 gRNA 定位、基因編輯效率計算等分析步驟的時間縮短至 8 小時,相較于傳統生物信息學分析流程(約 48 小時),效率提升 5 倍。同時,DRAGEN 系統內置的 “脫靶效應分析" 模塊,可通過比對參考基因組,檢測 CRISPR 編輯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脫靶位點,為基因編輯的安全性評估提供依據。
目前,該技術已在腫瘤耐藥基因篩選、信號通路解析等領域展開驗證。在腫瘤研究中,科研人員通過對 100 萬個癌細胞進行 CRISPR 篩選,成功鑒定出 30 余個與化療耐藥相關的基因,為開發逆轉耐藥的靶向藥物提供靶點;在干細胞研究中,該技術助力解析多能性維持相關基因的調控網絡,為干細胞定向分化提供新策略。隨著技術的成熟,Illumina 高通量單細胞 CRISPR 制備技術有望成為基因功能研究的常規工具,推動基因編輯從 “靶向編輯" 向 “全景篩選" 邁進。
關鍵詞:Illumina 單細胞 CRISPR PIP 聚合物 DRAGEN 加速分析 全基因組篩選